早產兒比健康寶寶會更加脆弱,所以早產兒要用心的呵護。那么孕婦生下的早產兒應該要如何喂養呢?如何呵護這株柔嫩的花朵讓它健康的成長呢?以下是喂養早產兒的相關知識,相信大家看完后,就能掌握應該怎么做了。早產兒喂養需要注意3件事,孕媽要謹慎!小編祝愿各位早產兒都能健康的成長! 什么是早產兒 新生兒主要分為早產兒和足月兒,早產兒指懷孕滿28周至不滿37周(196-259天)的孩子,足月兒指滿37周至不滿42周(260-293天)的孩子。 早產兒更需要母乳喂養 母乳含有豐富、易于消化和吸收的各種營養物質,有助于早產兒體格、免疫和腦部的發育。 母乳喂養能減少早產兒出院后因疾病而再次住院和青春期后發生“代謝綜合征”疾病的風險。 初乳對于促進早產兒胃腸功能成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目前建議在出生后24-48小時內開奶,以母乳微量喂養開始,目的就是促進胃腸功能成熟。 早產兒喂養的常見問題 早產兒的成熟度取決于胎齡,由于早產兒提前出生,各組織器官發育不完善,包括其結構和功能,胎齡越小成熟度越低。 早產兒吸吮力弱,吞咽尚不協調,雖然胃腸道解剖結構分化完成,但胃容量小,胃腸動力功能差,消化吸收能力弱,黏膜屏障功能尚未發育成熟,免疫應答不完善。因此,胎齡越小的早產兒發生喂養不耐受、消化功能紊亂和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風險越高。 母乳喂養的正確方式 因為早產兒寶的胃容量很小,每次喂奶量宜少,時間間隔宜短。 如果嬰兒體重在1500克以下,每1小時就要喂奶一次;1500-2000克者每2小時喂一次;2500克左右的早產兒則每3小時就喂一次。 如果早產寶寶的吸吮能力差,媽媽可以用滴管或小匙慢慢地喂。如果媽媽母乳不足,可以適量補充一些適合低體重兒的專用奶粉配合母乳喂養。 早產兒喂養的注意事項 1. 由于早產兒吸吮力相對較弱,需要喂養時間長,媽媽應該足夠耐心對寶寶進行喂哺,喂養期間寶寶睡著,可以通過撫摸耳部喚醒寶寶。 2. 早產兒容易出現吐奶,不要讓寶寶吃太急,吃飽后注意拍嗝,即豎起寶寶,輕輕拍背3-5分鐘。如發生吐奶,應將寶寶側臥,防止嗆奶造成窒息。 3. 早產兒胃內容量小,消化能力相對較弱,但對能量、蛋白質需求高于足月兒,因此需要少量多次喂養,減輕胃腸道負擔。 早產兒需要媽媽付出更多的精力來悉心照料,除了精心喂養以外,還要經常撫觸孩子,這樣更有利于促進孩子神經和大腦發育。 |
媽媽們喂養早產兒的安全嗎?那么應該如何喂養早產兒.生男生女幫建議: 對于早產寶寶來說,當他們的吸吮、吞咽和呼吸三者之間發育協調,就可以自己吃奶了.但由于胃的容量小,每次喂奶量也許不像足月寶寶一樣多,而且他們吃奶很容易累,常吃吃停停,休息一會兒再吃,這是很正常的現象.有的寶寶脾氣急,吃奶很快,常會憋的喘不過氣來.這時要讓他(她)休息一會兒,喘幾口氣后再接著吃. 在給早產寶寶喂奶時一定要非常細致和耐心,抱起來喂奶,盡量避免嗆奶和吐奶.如果母乳喂養,媽媽的奶水很多、流速很快的話常會造成嗆奶,因為寶寶來不及吞咽.這時媽媽可以用手指掐住乳暈周圍減慢乳汁的流速,或將前面的奶先擠出一些,再讓寶寶吃.由于母乳的前奶和后奶成分不同,前奶的蛋白質多些,后奶的脂肪多些,這都是早產寶寶不可缺少的,所以要吃空一側再吃另一側.人工喂養時,要選擇合適的奶嘴,太大會嗆著,太小又費力.每次喂奶現配現吃,不要在室溫下放置過久.吃奶的用具注意清潔,每天消毒.每次喂奶后要把寶寶豎抱起來,趴在媽媽的胸前拍拍背.這樣做是為了幫助寶寶把吃奶時同時吃進去的氣體排出來,以免吐奶. 早產兒注意事項 媽媽們是不是對早產兒的照顧格外的焦慮呢!生男生女幫覺得父母應該主要如下幾點: 1.與早產兒玩耍時,動作要慢,要輕,不要經常用新玩具、新面孔包圍他.不要過分刺激早產兒. 2.留意早產兒的反應,如他頭部轉向,或不再注視你時,就表示他已“夠”了,這時,應停止與他玩耍. 3.要注意室內溫度,因為早產兒體內調節溫度的機制尚未完善,沒有一層皮下脂肪為他保溫,失熱很快,所以保溫十分重要. 4.晚上又黑又靜,早產兒可能不習慣,可亮夜燈及播放育嬰音樂,以助早產兒適應環境. 5.早產兒喜歡被襁褓裹起來,注意襁褓料子一定要柔軟無刺激性,頭部絕不能包起來. 6.早產兒由于呼吸系統未發育完善,對空氣污染物十分敏感,所以嬰兒房必須空氣潔凈,禁止吸煙. 7.嬰兒床上用品及嬰兒室內家具的顏色都不宜過鮮、過明亮,以免對早產兒過分刺激. 8.如果早產兒能吮吸,就讓他吸奶嘴,這樣可以協助他發展口腔活動技能,而且也可以給予他一定的安全感. 9.最重要的一點是:要留心你孩子特殊的需求.一般規律不一定完全適合他的需要.你必須“聽他指揮”,千萬別強加于他. |
母親是世界上偉大的女性,辛苦懷胎10月,經歷了種種不適和困難,終于等到小寶貝的降臨,但也有一些小天使提早的來到了這個世界,他們就是大家平常說的早產兒。 早產兒由于發育不夠成熟,免疫系統也就沒有足月嬰兒的好。因此,很多病毒就把目標瞄向了他們,向他們進行攻擊。早產兒不僅面臨著體質弱的情況,還面臨著腦癱的威脅。據數據顯示,在早產嬰兒中,早產兒發生腦癱的概率超過了50%。
為什么早產兒容易患上腦癱 早產兒從來都是小兒腦癱的主力軍,這與其特性是分不開的。早產是指妊娠在滿28周以后至滿37周以前的分娩,多為低出生體重兒,體重多在兩斤到五斤之間。在這階段內分娩的新生兒各器官的發育均不成熟,且又因早產本身就是多種不良因素所造成的結局,這些不良因素也會對胎兒造成損害。 如當孕婦嚴重營養不良,患急、慢性疾病和各種高熱疾病時,都會造成對胎兒供氧量的不足。孕婦的體力和精力過度負擔、羊水過多、多胎妊娠以及子宮肌瘤、子宮畸形,都能影響胎盤的血流量,使胎盤功能異常,而引起早產和對胎兒造成損傷。 如果早產兒的生產時間恰逢腦迅速發育和變化的時期,就會比足月兒更易發生腦損傷。如胎兒在26~36周時腦室的周邊區域非常脆弱,易受如顱內出血等不利因素的影響,造成靜脈血液回流障礙,導致靜脈栓塞和繼發性腦白質損傷。 早產兒容易患小兒腦癱與其母親還有離不開的關系,比如早產兒因喂養困難營養常不充足,導致腦發育所需能量缺乏,體重越小發生腦癱的幾率越高。而且早產兒因本身因素出生后容易患一些疾病,如呼吸窘迫綜合征、呼吸暫停等而引起呼吸困難、缺氧,這些都會成為腦癱的原因。那么如何避免早產呢? 1.避免引發妊高征而誘發早產 孕媽咪要控制飲食中鹽分的攝入,以免體內水分過多,造成身體水腫,引發妊高征而誘發早產。 2.堅持規律而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天要按時起居,保持充足的睡眠,不熬夜,不開夜車,不要讓身體過于疲勞,不做過于激烈的活動,懷孕晚期注意節制性生活,尤其是既往有流產或早產史的孕媽咪。 3.行走坐立要注意安全 日益沉重的身體容易使孕媽咪的身體失去平衡,反應也會變得遲鈍,不小心時容易摔倒。走路、上下樓梯進出浴室都要小心些,穿上一雙大小適宜的平跟鞋;不要長久做彎腰或壓迫腹部的家務,將常用物品放在容易取的地方;不做下肢活動劇烈的活動,以免造成下腹充血。注意保護腹部,盡量避免被撞擊;避免獨自開車,以防肚子太大而操作不靈活,發生事故。 4.孕晚期出行要謹慎 懷孕8個月后,最好不要乘飛機出行,或搭乘震動較大的交通工具。 5.身體有異常及早進行適宜的處理 及時治療各種可能引發早產的疾病,積極糾正異常的胎位,懷雙胞胎的孕媽咪更要多加小心。注意預防便秘和腹瀉,以免刺激子宮發生收縮,引起早產。
|
俗話說“十月懷胎,瓜熟蒂落”才是自然圓滿。正常胎兒在孕媽子宮里需要孕育40周的時間,以保證各個器官發育成熟,可是臨床上,卻有部分新生兒是“提前報到”,胎齡少于37周就著急地出來,這些心急的寶寶就是早產兒。據說高齡產婦更易生早產兒?現在早產的情況越來越多,預防早產需要做好這六件事哦!
高齡產婦更易生早產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統計,全世界早產兒發生率在10%左右,且呈1%遞增。在我國,尤其是近幾年,“全面二孩”政策實施以來,高齡產婦增加,早產兒出生率有明顯增加趨勢,每年約有200萬名早產兒出生,居世界第一位。 導致胎兒早產的6個原因 什么原因會導致早產?下列因素可能與早產有關: 1. 下生殖道感染和尿道感染。 2. 子宮過度膨脹,如多胎妊娠和羊水過多。 3. 胎盤異常,如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等。 4. 妊娠急性和慢性的合并癥及并發癥,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、妊娠合并心臟病、甲狀腺疾患、妊娠糖尿病以及急性病毒性肝炎等。 5.子宮先天性畸形,宮頸內口松弛,吸煙、吸毒、酒精中毒、重度營養不良。 6. 接受輔助生殖技術后妊娠者,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0%~40%的早產與胎膜早破、絨毛膜羊膜炎有關。 這些心急的小寶寶,還沒發育成熟,作為一個特殊群體,在生長、發育、抵抗力等方面有很高的風險,應引起足夠關注。 早產兒易患6類疾病 早產兒和足月兒不僅僅是時間的區別。相比足月兒,早產兒提前脫離母體,多器官發育不成熟,所以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相對減弱,容易患上各種疾病,如感染、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統疾病、胃腸系統疾病、視網膜病變、腦室及腦室內出血等。 早產兒的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都比足月兒弱,因此,早產兒分娩后醫院會給予許多特殊護理,如早產兒在臍帶脫落、創口愈合后再沐浴,早產兒所處室溫應保持在24℃~36℃,維持血糖正常水平,增加維生素及鐵劑的供給,定期清潔消毒早產兒臥室,預防感染等。 早產兒干預早,大部分能達到正常兒童水平 由于早產兒先天不足,這種不同意味著有不同的成長過程,不同的智力發育水平,所以,早產兒出院后,家庭健康護理、教育顯得尤為重要。建議堅持母乳喂養;定期進行系統的體格評估,動態監控寶寶的生長發育;定制合理的營養干預措施,關注鈣、鐵的儲備;定期進行神經行為發育評估,如果評估發現寶寶有某方面的發育落后,則建議盡早采取干預措施,減少殘障的發生。一般在早產兒出生6個月前采取專業的干預手段,70%的早產寶寶最終都能和正常孩子一樣。 孕前健康和良好生活習慣,能降低早產兒發生幾率 雖然早產很難預防,但是還是有一些措施可以降低早產的發生率。對計劃妊娠婦女注意其早產的高危因素,對有高危因素者進行針對性處理。 關注孕前宣教,避免低齡(<18歲)或高齡(>35歲)妊娠,提倡合理的妊娠間隔(一般兩年,至少>6個月),避免多胎妊娠,注意平衡營養攝入,避免體質量過低妊娠,戒煙、酒,控制好原發病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紅斑狼瘡等,停止服用可能致畸的藥物。 孕期保健的6個要點: 1. 一旦懷孕應加強孕期保健,定期產前檢查,做好孕期衛生,積極治療泌尿道、生殖道感染,孕晚期節制性生活,以免胎膜早破。 2. 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態,孕婦心理壓力越大,早產發生率越高,特別是緊張、焦慮和抑郁與自然早產關系密切;孕期飲食合理搭配,均衡營養。 3.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,研究表明,妊娠期喝酒、吸煙等不良習慣均可增加早產幾率。 4. 積極治療妊娠合并癥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。 5. 明確宮頸功能不全者,應于妊娠14~18周行宮頸環扎術。 6. 避免勞累,避免路途的顛簸,保護好腹部,避免碰撞引起宮縮,造成早產。 但是,萬一寶寶有早產跡象,寶爸寶媽也要保持冷靜,及時去醫院就診,只有這樣,才能有條不紊地應對接下來的事情。 |